第(2/3)页 不是亲眼见过,绝对做不到那般细致。 另外一点。 自从那天和老二在船头说过几句,他心里就像是埋下了一粒种子。 不动声色的观察了下。 身上的变化,似乎还真不是偶然。 至少应该和老二说的相似,与陈先生一行人有关。 他多年的风湿老毛病,不知吃了多少草药,以及民间偏方,却是一点效用没有,但这半个月里,人就像是回到了三十年前。 不但再没痛过一次。 每天奔波忙碌,甚至还能精气神十足。 至于几个儿子的情况,他也是看在眼底,全都是像换了个人。 “陈先生,临别之际,有件事藏在老汉心里很久了,不知道能不能问一问。” 见老洋人等人已经提着行李,从底下船舱上来,老大和幺儿也在架桥,准备牵马下船入渡口。 深知时间不等人的孙把头。 咬了咬牙。 最终还是没忍住。 只是。 他话才出口,身前负手站在船舷处眺望渡口古城的陈玉楼,似乎察觉到了什么,转过身来,笑着看了他一眼。 双眸澄彻,仿佛能够洞悉人心。 “陈某没猜错的话,孙把头是想问身上旧疾一事?” “这……” 见他一口道破。 孙把头整个人一下愣住,原本都已经到了嘴边的话,都有些不知如何继续说下去。 “孙把头不要多想,陈某几人不是什么奇人异士,也就比旁人多走了些路,多见识些世间风景。” “沉疴旧疾,时间久了蚕食身子骨,不是好事。” “就当是陈某送与孙把头的一场小小造化。” 陈玉楼并未隐瞒。 只不过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提及。 修行参悟,于寻常人而言,还是太过遥远。 他这段时间也看过,孙把头和他四个儿子并无修行根骨,不然他倒也不吝于带他们见见门外的景色。 “真是……” “真是陈先生。” “我就知道。陈先生心地良善,不是常人,只是,这让老汉如何报答大恩才好?” 孙把头虽然碍于身份,眼界被困在那里,但他心思活络,不然乱世里头也养不活这一大家子人。 陈玉楼一番话虽然说的玄乎其神。 但他还是一下就明白过来。 这哪里是一场小小造化,分明就是再造之恩啊。 像他这种市井小民,哪里生的起病,他见过太多跑船的前辈,湿气入骨,到了晚年只能落个凄凉无比的下场。 药石难医,汤药不及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