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麈鹿?” 正要随他进庙,略作休息的陈玉楼。 身形一下顿住,目光里闪过一丝惊疑不定。 要知道,麈者麋鹿也,而麋鹿何物,传说中的四不像。 山海经中更是明文记载,四不像生于洞庭大湖。 可惜,清末时,因为天灾人祸,无休无止的猎杀,加上侵略者大肆捕捉,至少在二十年前,麈鹿便已经灭绝。 至少后世数十年时间里。 洞庭湖一带再未见到过野生麋鹿的踪迹。 不知成为多少人的遗憾。 仙人骑鹿登天只存在于丹书青卷当中。 獐麋马鹿,自此也四存其三。 鹿走苏台更是再难见到,只能在史书中寻到一丝端倪。 后世时,他每次听到有人提及,心中还颇为感慨。 以至于民国年间,有学者提出麈鹿极有可能便是山海经中记载的四不像时,居然遭到无数人的冷嘲热讽。 就是因为。 那时广袤大泽不见鹿影。 更何况成书于几千年前,天马行空、超然象外的山海经,所以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是在胡说八道,附庸风雅。 而来之前,陈玉楼还曾想起过四不像一事。 只不过。 就是他也没料到。 刚一上岛,老九叔就带给他这么大一份惊喜。 “真是麈鹿?” “呦呦鹿鸣、食野之苹,头生双角,脚踏清风的麈鹿?” “老九叔千万别是认错了!” 强忍着心中惊叹,陈玉楼沉声道。 “不是麈鹿还会是啥?” “少掌柜……您这话满口之乎者也,老九我一大老粗听不懂,但麋鹿马獐,我还是分辨得出的吧?” 察觉到他言语里的凝重。 老九叔也下意识停下了脚步。 “那……麈鹿在哪?” 听到这话,陈玉楼心里已经信了有五成。 老九叔虽然大字不识,但行走江湖多年,见多识广,进常胜山之前,更是猎户出身,不是世道艰难,实在活不下去,不然现在应该已经还是老猎户。 既然他都这么说。 必然是有足够的把握。 “就圈养在后院。” 老九叔伸手指了指君山寺深处,“一早我们还过去看了看,不小嘞,怕是有百十斤重。” “没真宰杀了吧?” 见他咧嘴说着,陈玉楼心中更是不妙。 岛上伙计,这半年来不是鱼就是虾,嘴里都淡出了鸟,这好不容易猎了一头麈鹿,估计早都想好怎么做好吃了。 “应……应该不会吧。” “这还没到吃饭的时候。” 老九叔眉头一皱,但他明显也不敢保证,转身看了眼旁边一个伙计,“老黄,去后院看看,别让那帮兔崽子真动手了。” “哦,好……” “不用了!” 陈玉楼眉头一挑。 在老九叔指明方向的刹那,一缕神识已经从他泥丸宫中散出,撕开虚空,直奔后院而去。 此刻。 他虽然身处寺门之外。 却是将君山寺中情形一览无余。 古庙前后两进,大殿之后靠近山崖下是一座小院,四周高墙,两侧厢房,院中有口深井以及参天古树。 一条小径分隔院落。 各自用篱笆围起。 分明是以前寺里的僧人用来种菜的园子。 只不过,古庙被湖上水匪强行霸占,庙里和尚驱逐一空后,这地方也就此荒废下来,杂草丛生。 此刻。 后院里喧哗热闹。 一行几个伙计,或是在磨刀,或是在烧水。 院中青砖上简单搭起了一座火塘,上边架着一口大铁锅,柴火烧得正旺,锅中井水也已经有了沸腾的迹象。 而在荒废的园子里。 一头足有半人多高,通体雪白,头生双角,蹄大如牛、尾细似驴,脸颊狭长,长相三分像马,七分像鹿的野物。 四肢被粗绳重重捆住。 斜躺在地上。 一双灵气四溢的眼睛里,此刻满是绝望和痛苦。 两行清泪从眼角不断滑落。 口中不时发出几道呦呦的鸣叫声。 “真是!” ‘看’到它的一刹那,陈玉楼心头忍不住怦然一跳。 麋鹿之所以被称之为四不像。 就是因为它身上同时具备了鹿马牛驴四种动物的特征。 恰如传说中的龙。 角似鹿、头似驼、眼似兔、项似蛇、腹似蜃、鳞似鱼、爪似鹰、掌似虎、耳似牛。 也因如此,龙才被称之为鳞虫之长,能幽能明,飞天潜水,行云布雨。 只可惜,龙行踪飘渺,难得一见,而在几千年时间里,麈鹿却是一直生存在洞庭之畔,是以也就成为无数人崇拜之物,引为祥瑞之兆。 在古人心目中。 第(1/3)页